乘風破浪的姐姐,教我怎么做好外貿乘風破浪的姐姐,教我怎么做好外貿我也不知道我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滿腦的“問號”,總之,我現在每天一閑下來,這些問號就自動涌現。就像是心理學里說的:當你長時間在重復地、刻意地去做/想某一件事情時,它就會變成一組神經元,變成一種自然而發的狀態。壹、“姐姐們”告訴我的人生道理最近很火的一檔綜藝......
我也不知道我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滿腦的“問號”,總之,我現在每天一閑下來,這些問號就自動涌現。就像是心理學里說的:當你長時間在重復地、刻意地去做/想某一件事情時,它就會變成一組神經元,變成一種自然而發的狀態。
壹、“姐姐們”告訴我的人生道理
最近很火的一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很愛看,除了看熱鬧時的發笑,以及姐姐們被淘汰時的悲傷,我還看到了很多種“狀態”:
比如寧靜選到一個跳舞難度很高的曲目,當隊友問她怎么辦時,她說的那句“就練啊!”,然后練得累到需要吃救心丸;
成功沒有捷徑,有天賦的人都需要努力,沒有天賦的人就更需要拼命。
比如在袁詠琳對擔任隊長一職感到壓力爆棚,趴到阿朵腿上爆哭的時候,阿朵說的那句話“這是你的功課,你早晚是要碰到這樣的功課的”;
回看我們外貿人,我們現在正在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很大的挑戰,但這也許就是我們必經的功課,這樣的挑戰,我們遲早是會碰到的,如果不是疫情也可能是別的。
還有吳昕和藍盈瑩一組,因為隊友太優秀太努力,導致吳昕壓力爆棚,幾度奔潰,但是就是這樣的重壓之下,吳昕的舞臺驚艷了很多人;
沒有壓力就很難有成長,成長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勇氣。
再比如藍盈瑩,她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我是個不服輸的人,沒有什么是不能通過努力得到的。”
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一個有野心、有欲望、又肯努力的人。(這里所說的“野心”、“欲望”是正向的自我驅動力)。
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她渴望自己變優秀。
從這個節目里我還看到了另一個深層次的“狀態”,就是“信仰”和“敬畏”。只有相信,才能真正熱愛;只有敬畏,才懂得尊重。
參加這個節目的姐姐們,哪個不是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過往的傲人成績需要到一個娛樂節目里“受人置評”,“任人擺布”嗎?
一開始姐姐們都沒有進入狀態,但是慢慢地他們意識到,這個節目不是玩玩而已,就是一個會爭輸贏的比賽。“我想贏!我不想輸!”,姐姐們的求生欲開始燃燒。于是他們的狀態發生了變化,她們變得非常認真,全力以赴應對所有挑戰,做到了真正地愛上了這個舞臺,愛上這個節目,愛上這一群人,于是她們越做越好,越變越優秀 。
我們做外貿也是一樣,沒有信仰,就沒有熱愛;沒有敬畏之心,就不會認真對待;沒有認真態度,就什么都做不好。
貳、成長向來都是刻意的
我們會看到優秀的人,做什么都做地不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看到他變得越來越優秀。不說別的圈子,就說說外貿圈,我們能看到很多外貿大咖都很優秀,他們寫的書,分享的知識,寫的文章,字字句句都顯露了“他/她的優秀”。
他們是不是有過人的天賦?或許是,不排除天才的存在,生來智商超標,例如愛因斯坦這樣的。但這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有研究表明:智商在100±32以內的人占到了95.44%,而智商低于68或者高于132的人可以說是極極極極少數的。也就是說 ,如果他們不是天生優秀,那他們是如何變得如此優秀的?
其實,優秀是有邏輯的,成長都是刻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邏輯,也就是我們說的“思維邏輯”,優秀的人的思維邏輯像一個馬達,不停在轉,不停加油,直到它變成自動化。那么這些邏輯是哪來的?一方面就是對外在的認知,一方面是對內在的認知。外在是指生活、工作、其他人,內在是指自己的能力、想法、和欲望。
邏輯是可以不斷更新、升級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成長”。成長從來都不是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就能獲得的,它一定是刻意安排下刻意訓練的結果。沒有人可以說,你什么都不做,明天的你就能和今天不一樣。
有人看我寫的文章,會夸我“寫得好”,但其實我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我是一個喜歡寫作的人,但我卻不是一個天生文采優美或者具有獨特魅力的人,說白了,就是我寫的東西可能根本就不吸引人,也不會有人看。
就像我高中時候為了參加學校征文比賽時寫的作文一樣,只有80分,而我的同桌寫的作文得了92分,于是她獲得了二等獎。我自認為我沒有比她差多少,我也想得獎,這是我的欲望,即內在驅動力。
但如果我想要得獎,就必須努力得到88分以上,那我就要努力提升自己,勤奮練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知道我的寫作水平不高,我就努力地去學習怎么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例如看書學習寫作技巧和方法,看其他牛人寫的文章,分析和理解他們的寫作邏輯,然后模仿和練習。
想要成長,首先需要自己想要什么(我想得獎),成長的途徑是什么(看書、學習牛人),怎么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訓練(一周寫一篇、一個月寫一篇)。成長需要有目標,有規劃、有練習。
叁、該死的危機感和磨人的求生欲
上周我分享了一位外貿人的故事,一個創業10年,從擺地攤開始跌跌撞撞一路成長的心路歷程。點擊查看他的故事:外貿創業10多年,我又要回去擺地攤嗎……(內容過于真實)他的辦公室從城中村到小區,再到辦公樓;他經營的產品從水果到禮品到手表,再到眼鏡;他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一群人;他從23歲到30歲,再到33歲。
“打不死的小強”應該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吧,他這么多年刻意訓練獲得的“應變能力”和“強大心臟”,肯定不會允許他現在就放棄。如果問他:是什么讓你堅持了這么久還能不斷變化?那想必就是那“該死”的危機感和那“磨人”的求生欲。“笨鳥先飛早入林”、“窮人孩子早當家”。我知道我飛得慢,那我就早早出發;我知道我家窮,那么我就要比其他人更快成長,承擔起重任。
成長,有時候是迫不得已,但更多時候是自己選擇了“我要比別人更努力”。我還看到了另一位外貿人分享自己轉型的心得:“首先,我講的是轉型,不是轉行,就是2b業務轉成2c,產品不變。
我從開始創業就堅持兩個理念:第一,只有可以一直可行的產品,沒有一直可行運營方式;二,要在當前運營方式可行的時候就要著手轉型,等不可行的時候再轉型要么一臉狼狽,要么一敗涂地。我靠這兩條走到現在,從月薪3000到年利潤300萬左右,并且每年都在以差不多30%速度增長,最關鍵能看到廣闊的前景。我知道我這點利潤可能不算什么,但行業前景是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安全感的。如果一個公司年利潤幾千萬,卻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由于體量太大,面臨危機無力轉型隨時倒閉,這種事我不干。現在又在著手轉型,當然不能叫轉型,天下生意也不過就是2b、2c也沒的轉了。不過改變產品工藝,以工藝為中心擴大經營范圍,是目前要做的。”同樣的,他也是感受了危機感,不斷求變、轉型,才能贏得相應的安全感。人人都是如此,居安思危,勇敢求變,才能換得我們想要的“安全感”。
肆、因為相信,所以獲得
馬云說過一句話: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意思是,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所以能看見自己可以。那我也想說一句話:因為相信,所以獲得。因為相信自己的努力和成長,所以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只有相信,才會真正行動,只有行動,才能真正有收獲。
當然我們也說了,成長需要有目標,行動也一定需要有計劃。制定計劃時,最重要的一個動作是“選擇”。一次正確的選擇勝過十次錯誤的堅持。選擇就需要有方向,你的方向在哪里呢?首先肯定需要分析,然后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之前做過一次關于外貿人的調查問卷,我們從結果中看到:開發客戶技能、談判溝通技巧、平臺運營能力,最為迫切。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