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商新規VS中國電商法:太狠了吧
日前,印度政府對外宣布了《國度電子商務政策草案》 ,這個政策包括了對印度電商生態體系的構建,其中值得跨境電商平臺注意的是: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和對花費者權益的保護。
首先,給大家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比較:
平臺政策印度VS中國
一:印度關于電商平臺的規矩
01|不符合請求的電商網站會被印度屏蔽,不能被當地居民拜訪。
此條政策提示所有的電商網站必定要遵照當地電商法律法規,不然會被強迫屏蔽。
02| 所有印度的電商網站及能被下載的電商App必需在印度有注冊商業實體。這能很好預防訛詐,并且掩護花費者的隱私及安全。
中國的電商賣家注意了,此次新規一出,要規避風險,電商網站以及APP要有注冊實體。這樣一來,增強了對電商平臺的管控,以及對印度本土經濟的掩護。
03|制止未授權和未注冊的網站和運用獲得印度銀行和支付網站的支撐。
未授權或者沒有注冊的網站,也將得不到支付支撐。
二:中國關于電商平臺的規矩
01|淘寶店、微商等自然人經營者,都將須要進行工商登記,依法納稅。
新規定宣布之初,在旅客行李檢討方面,僅僅一天!就一天!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的海關處,行李箱鋪滿了查驗處!據悉,被查處的代購人數就高達100多人。而那天的朋友圈可謂是“哀鴻遍野”,代購們“血本無歸”啊!
02|刷單、刷評價等行動將涉嫌違法。
03|物流破損、快遞喪失等運輸風險,將由賣家承擔
花費者權益掩護印度VS中國
一:印度關于花費者權益掩護政策
01|商標所有者自行在電商平臺上進行注冊,當有該商標的產品在平臺上出售時,平臺應當通知該商標的商戶。
例如小米在印度出售,須要報備小米商標持有者。此外,一旦有打著小米的logo在網上售賣時,平臺就會通知商標持有者,進而后續的排查,防止假冒偽劣。
02|如果商標所有者愿意,沒經過商標擁有者贊成電商平臺不得出售其商品。
03|對于特別的高價值的商品(或奢靡品)、化裝品及對公共健康擁有影響的產品,平臺在上架這類商品時須要先追求商標所有者授權。
總之,不管你是分銷商,代理商,都須要取得商標擁有者的贊成,某些品類還須要授權。
這樣一來,影響了國際跨境電商平臺例如Amazon去出售其持有股份的商品,對跨境電商,以及中國的一些跨印度電商來說,是一個很繁重的打擊。
04|如果平臺收到假冒產品的投訴,該信息必需在12個小時內傳送給商標所有者。
如果商標所有者告訴平臺該產品為假冒產品,平臺應及時告訴賣方,賣方如果沒法證明該產品是真品,則其須要撤消該產品的出售。
05|如果賣家出售假冒產品,平臺有權對賣家在平臺上的資金進行凍結,此外平臺還可以把該賣家列入黑名單,在一段時光內制止其在平臺上進行出售。
對于客戶投訴,以及假冒偽劣,在這一點上是與中國電商法異曲同工,都要全方位保證花費者的權力,嚴懲假冒偽劣不法商家。
二:中國關于花費者權益掩護政策
01|針對“大數據殺熟”現象,你有權說不。
02|押金退還等事宜,將更為便捷。
03|吸收快遞時,現場驗貨受到法律掩護
外貿的小伙伴們,看到這里,你們看到印度電商新規的雷厲了嗎,從平臺實體店注冊以及到商標的注冊新規定,都從根源開端構建跨境電商生態系統。
而中國的電商法則更為詳細定義電商經營者及其必需承擔的責任。
2017年(2018還沒頒布),印度電商總額為390億美元(約2610億人民幣),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達8180萬億美元(約5.48萬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看出,中國選擇在電商市場更加成熟的時光去管控,而印度的時光切入點不同,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家把印度電商市場形容為下一個能像中國市場一樣爆發的新市場,最終這個市場走向如何?
最終還有待時光的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