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創造力網絡效應 + 模因制造機器(二)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創造力網絡效應 + 模因制造機器(二)反差鑒于我們知道當更多人碰撞出更多的想法時,創新就會產生復合作用,所以不妨看看那些科技公司,甚至那些表面上宣稱擁抱開放價值的公司,在讓用戶更好地交換想法的事情上,他們當中有多少推出過比......
反差
鑒于我們知道當更多人碰撞出更多的想法時,創新就會產生復合作用,所以不妨看看那些科技公司,甚至那些表面上宣稱擁抱開放價值的公司,在讓用戶更好地交換想法的事情上,他們當中有多少推出過比自己的內部溝通工具更好的服務呢這個數量會讓你震驚。
有多少員工是這樣的:加入公司之后,用一周的時間進行入職培訓,去了解在什么地方吃午飯,如何報賬之類的瑣事。這種培訓有多少是由甚至都不在這家公司工作的隨機培訓講師主持的
如果你把公司當作是個有機體,把新員工看作是新的腦細胞的話,加盟公司后從絕對的冷啟動開始的人數之多簡直令人咋舌。就好像公司得了慢性健忘癥一樣。這家公司從自己的過去學到了什么,它的文化是什么當員工需要花數月甚至數年才能了解情況時,公司應該感到尷尬才對。相反,這卻被看作正常。
在公司外部,或者在像TikTok這樣的app這里,思想的流動速度應該是不會超過在公司內部的知識流動的速度的,但我卻看到這樣的事情這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從1到n的TikToker
對于任何創意來說,最難的工作就是冷啟動。一篇新文檔的空白頁上那個閃爍的光標。當然,寫推文,甚至拍攝Instagram照片,這些可不比寫一部偉大的美國小說。但是我們經常會低估社交網絡新用戶連一篇帖子都沒發過就流失掉的嚴重程度,因為我們只關注那些發過帖子的人。
現在想象一下,假設你已經過了19歲,現在要你重新開始開發TikTok會怎樣 。創意的門檻會很高,你不懂怎樣跳舞,你跟不上最新的模因或流行音樂。而且就算你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你也很難想出一個從0到1的TikTok 。
但是TikTok的FYP算法和“發現”頁面的優點在于,你不必從頭開始去創作TikTok 。絕大部分的TikTok都是重復其他用戶想出來的模因和趨勢。成為從1到n的TikToker沒什么好害羞的。這個平臺上面有很多用戶都是在現有模因的基礎上做出來自己的第一部病毒式流行的作品。
Renegade舞蹈不是Charli發明的, Jalaiah Harmon才是,但讓這種舞蹈出名的是Charli。Charli和Addison很多最受歡迎的TikTok都是演繹別人編排的舞蹈,而那些人編排的舞蹈也是基于別人編排的歌曲。(對文化挪用之爭似乎看不到終結的跡象,但至少在TikTok我們還有這樣的機會,通過時間戳以及app在視頻之間創建的部分文字鏈接,從而更輕松地追蹤到模因的源頭。)
TikTok——發展最快的模因生態體系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他的經典著作《自私的基因》里面引入了“模因”(meme)這個詞。對于這個詞,他給出的定義是通過模仿傳播的信息單元。他指出,模因跟自然進化是一樣的,也是通過自然選擇而進化出來的。這種模因的進化跟生物的進化機制是一樣的,也是通過變異、突變、競爭以及遺傳出來的。
大型互聯網一直是加速模因繁殖的沃土(給那幫已經沒有牙齒的老邁勘探者:“小家伙,我們那時候還得靠電子郵件連鎖信來傳播模因”)。但是TikTok app可能是迄今為止發展最快的模因生態體系。
輔助進化
當人類通過干預來加快自然進化的步伐時,就會產生輔助進化(Assisted evolution)。
TikTok就是輔助進化的一種形式,在這種進化的過程中,人類與機器學習算法會加速模因的進化。FYP算法是TikTok版的選擇壓力,但是它得到了測試受眾的幫助,后者幫助它對新的TikToks給出反饋。
模因可以從TikTok上面的幾乎任何東西發起。模因可以是一首歌的歌詞,也可以僅僅是歌曲的氛圍,或兩者兼而有之。用戶可以發布問題或挑戰。在TikTok的一個會話里面,你就能夠找到所有類型的視頻,里面大多數都是對現有模因(變體)的即興重復。
不論出處在哪里,任何視頻一旦被加載到TikTok上,都會受到這個app的輔助進化力的影響。類似Duet或Stitch這種功能的軟件工具,以及TikTok所有其他的視頻編輯工具,這些可以對突變和繼承起到輔助作用,而且源視頻的每次重新合成,都會變成供其他人重新合成的源視頻,從而產生了進一步的變異。與此同時,對FYP流的爭奪極其激烈,這種極端的選擇壓力的幸存者就是那些有著不同尋常適應性的模因。
模因半衰期越來越短
在TikTok這個輔助進化的生態體系里,以及......嗯......在疫情使得好幾億人被困在家里只能天天刷手機的輔助下,我們看到模因的半衰期出現了明顯的縮短。
模因一度可以統治TikTok長達數周之久,但現在看來,TikTok上的模因時代思潮每隔幾天(如果不是一夜之間的話)就要輪換一次。如果我不是天天都刷刷TikTok的話 ,下一次我打開這個app時,大概得拼命刷才能跟得上變化。
環環相扣的飛輪
當然,大家會拿起TikTok的東西然后分享到YouTube或Twitter上,或者到Instagram上用Reels的形式分享,但是這些app收到的就只有那些視頻文件,而且沒法將它們分解為一個個組成部分,沒法像在TikTok上那樣進行重新合成。那些服務是分發的理想端點,但是創意是發生在TikTok上面的。不要讓我從Triller(感覺就像陷入到龐氏騙局)這樣的app上面開始。
有人會一直對抄襲Snapchat Stories功能的Instagram提起訴訟,直到時間的盡頭,但事實上這種格式永遠也不會成為防御性的護城河。閱后即焚是個聰明的改變社交媒體的新維度,但這種做法很容易復制。
這就是TikTok的創造力網絡效應至關重要的原因所在。要想克隆TikTok ,你不能抄襲它的任何一個功能了事。要抄得全部都抄,不只是功能,還包括用戶是怎么部署的,以及所生成的視頻是怎么在FYP feed上互動的。你得復制TikTok生態體系內置的所有的反饋回路,所有這些回路都是相互連接的。你或許可以復制部分原子,但它的魔術體現在分子這個層面。
TikTok有著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飛輪,這里面并不存在任何一個單一的功能可以復制過去就能重建整個生態體系。而想要跟TikTok競爭的Reels,它在Instagram的地位,跟其他一堆看起來就像塞進Instagram app的東西是一樣的。
想清楚什么才是最小可行產品的“最小”
在互聯網和技術時代,市場往往有利于贏家通吃效應,這主要是因為偏好依附。這意味著,如果你是所在行當里面第一個偶然發現了某個飛輪(很多像我朋友Kevin這樣的人經常會用loop這個詞。我之所以用飛輪是為了表示我指的是正反饋回路,因為loop也可能是負反饋的。另外,我在亞馬遜那時候由于太多的PPT都要畫飛輪,所以這個東西已經被刻進我的腦子里了)的人的話,帶來的回報甚至更大,而且積累的速度要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要快。
但是,飛輪的制造往往需要一次性地將一系列功能連接到一起。我在給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建議時,因為敏捷或其他漸進式開發理念的流行,我經常會遇到對我的建議提出異議。我們最終會在MVP(最小可行產品)里面的V(Viable,可行性)這個地方發生爭執,V始終要根據環境而定。
如果飛輪需要3、4個甚至更多的東西才能在app里面連接起來的話,那么一次性把所有這些東西都交付出去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對于團隊的時間來說這感覺像是一筆風險更高的開支。但是,我會這么反駁:1)就定義而言,要想測試飛輪往往需要開發能夠協作的多項功能;2)實現飛輪的回報往往十分豐厚,足以值得去冒險一下; 3)就像那幫投資者經常喜歡說那樣,如果你一個飛輪都實現不了,那就跟死了沒什么區別。
無限可復制和重新合成
眾所周知,Instagram從來都沒有過自己版本的再分享功能(就像轉發一樣)。這降低了服務里面的照片以及后續的視頻的傳播速度,當然這也可以抑制垃圾信息以及虛假信息等不好的東西的傳播速度。
但是在用過TikTok之后,再去看Instagram你就會感覺有點奇怪,這里你就不能把任何人的照片拿過來進行重新合成。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濾鏡用到某人的照片上,或者干脆就抓取照片的一個元素然后用到自己的照片上會怎樣。
一旦我們都生活在虛擬空間里面,這種無限的復制和重新合成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即便是現在,我們也開始在TikTok上面目睹了它的早期版本。這類原生的可重新合成性將會是未來創造性網絡的籌碼。
TikTok = 視頻創作版的GitHub
Fanfic是采樣與重新合成的文字版。它所需要的就只有你的想象力。
對電影和電視上進行采樣和重新合成,無論在時間和法律成本上一直都是非常昂貴的。TikTok憑借自身的短視頻格式和工具,使得對優質視頻進行重新合成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安全。在Harry Potter TikTok ,以及它的子類Draco Malfoy TikTok上,創作者從哈利·波特電影宇宙的倉庫pull東西時,就好像自己在GitHub上面pull然后merge自己到分支故事線一樣,創作者仿佛就變成了霍格沃茨的學生。
“Discover”頁面 = 美聯儲,FYP算法 = 利率
“Discover”頁面相當于TikTok模因中央經濟的美聯儲,而FYP算法就是模因分發的利率。
“Discover Page”會精選主題標簽。精選出主題標簽,就是向創作者發出這樣一個信號,也就是如果創作者用這個主題標簽去創作的話,自己會因為該主題標簽被精選上 “Discover Page”而獲得流量的提升。這就引出了一個(編者注: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古老的難題,是先有Discover Page放置主題標簽呢還是那個主題標簽先形成了趨勢呢答案是都是。它是循環的,是病毒式傳播的銜尾蛇(Ouroboros)。
TikTok還會發布帶有該標簽的視頻的共同觀看次數,從而幫助創作者評估自己的視頻能不能火起來的可能性。
TikTok是中央計劃經濟與自由市場的結合,這一點跟眾多的多人視頻游戲很像,游戲發行商管理武器盔甲等各種資產的價格與供應,而玩家則用到虛擬經濟里面。
“Discover Page”也是TikTok精選企業挑戰的地方。是,這個位置要付費才能展示,但是創造性的輸出是集體所為,是分布式的。
快到發狂
由于最受歡迎的模因通過FYP算法會獲得超級的分發,所以你完全可以假設受眾都清楚那個模因,從而只需要直接切入到關鍵地方即可。你不需要在視頻的一開始做一堆的鋪墊。所以TikTok上面大多數的視頻都很緊湊,這一點對于FYP feed的高節奏來說至關重要。TikTok給人的感覺很快。幾乎是躁狂的地步。
當受眾已經知道你的視頻引用的是誰的時,還會讓觀看者產生那種大家都是同道中人的快感。
了解視頻背景并不難
如果你確實不了解某個TikTok視頻以及它引用的是誰的,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從app之內追溯到它的出處。你可以按照標題的主題標簽,或者點一下聲音圖標,就可以看到這個meme分支制作的所有其他視頻。一般來說,這樣就足以了解到背景了。
或者,你也可以去看看評論。你會發現自己往往并不孤單,幾乎總會有人會發布類似“先占個坑,等聰明人來”的評論,然后接著在下面就有有人對這個視頻做出解釋了。
分布式的注解
互聯網,還有互聯網的假設,使得電視、節目那種更復雜、篇幅更長的線性敘事方式(像《迷失》以及《權力的游戲》這樣的)成為可能。而在TikTok這里,假設你清楚模因的背景,或者在TikTok評論里面那些知識性的點評,可以減少解釋性的東西,并讓TikToks更加緊湊,更加含糊一點。TikTok的評論屬于一種分布式的注解。
精簡敘事
這種把給笑話做鋪墊的事情交給互聯網的技巧,使得TikTok,甚至Tweet或Instagram的帖子采取了一種我所謂的精簡敘事的形式。
有個笑話已經比較老了,前面是這么鋪墊的:一個男人身上只穿著保鮮膜做成的內衣走進醫院,然后包袱是這個,醫生說:“I can clearly see your nuts。(your 發音跟you are差不多,所以可以理解為you’re nuts,我可以清楚地看見你瘋了,也可以理解為your nuts,我可以清楚地看見你的蛋蛋)”。但這種笑話已經死了。互聯網已經把這個“笑話”殺死了。
相反,互聯網上基本上都是punch line(包袱)了,基本都沒有鋪墊,就算有也是做最基本的鋪墊。了解上下文是你的事情。去谷歌/百度吧。
而如果你還是get不到的話,那就算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