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則新聞,并沒有引起中國賣家太多的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CBP和商務部就電商平臺售假和侵權問題在210天內給出解決方案,
很多人不把這小小標簽當回事,結果吃了大虧。
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則新聞,并沒有引起中國賣家太多的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CBP和商務部就電商平臺售假和侵權問題在210天內給出解決方案,而近期,似乎響應特朗普的要求,美國海關的查驗率又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針對沒有貼原產地標識或者品牌侵權高發的產品,諸如鞋子、服裝、玩具,兒童用品等。
美國海關針對進入美國市場的產品,都要求在產品上標識產地,如果在中國生產,則要求打上””MADE IN CHINA”的標簽在產品上,不僅僅在外箱上。
通常來說,絕大部分賣家,都會在產品的SKU條碼上,打上MADE IN CHINA,但是也有部分賣家會忽略這個信息,如果被美國海關查到,在補貼MADE IN CHINA的標簽之后,方能進入美國,而在美國查驗場的保稅倉庫,貼一個MADE IN CHINA的標簽,基本上都是USD1/個產品起跳,費錢又費時。
如果碰到查驗,CBP要求補貼MADE IN CHINA 標簽,在補貼之后,還需要將貼好之后完整的照片發送給CBP,得到確認后,方可安排轉運,進入市場銷售,這無疑增加賣家的成本,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時間上的。
MADE IN CHINA的標簽真的如此重要嗎?
關于產品原產地標簽的問題,就重要性與可信度上,BOF報道了Exane BNP Paribas (巴黎銀行證券部)與Contat Lab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諸多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如Chanel、Dior及Coach等對產品的原產信息介紹都很少,消費者也無法查詢到購買的產品是否就來自于品牌創始國。雖然大家都知道公開原產地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安全感,更能刺激消費,可真正這樣做的品牌還是不多。這與品牌標注產地的規則有關。
其實對產地信息持模糊態度的做法如同廣告,多少帶著迷惑與欺騙的成分,但也可以理解。如現在在中國市場擁有不少粉絲的Coach,若要完全追究,恐怕要貼上“Made in China”的標簽了。但到那時候,你還會買嗎?
貼“MADE IN CHINA”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追溯到什么時候,也說不清楚了,應該是中美關系緊張,南海要開戰的時候。可是,有賣家說MADE IN CHINA標簽貼了之后差評數量逐步增加了。
剛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標志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不過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制造的傳統優勢已經逐漸被取代,成本也越來越高,有很多的不良廠家為了取得外貿客戶,從而欺騙,以次充好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這也是導致中國制造的產品出現部分差評的原因之一。
為什么要貼“MADE IN CHINA”的標簽?
貼原產地標簽是常識,正常外貿的產品都是要寫產地的。這個規定海關一直有,美國清關一直有這個要求,只不過查的時緊時松。所以有一段時間沒有貼MADE IN CHINA的貨物也是享受了非常理想的時效簽收,那是因為海關沒有查驗到,所以沒有出問題。如果海關抽查到貨沒貼“MADE IN CHINA標簽”會導致美國海關扣留,導致原先承諾給客戶的時效延誤,客戶怨聲不斷。已經有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外箱上沒有,每個產品上也沒有,被海關退回。貼就貼吧,大家按要求做就好了,不要嫌麻煩。
貼“MADE IN CHINA”標簽具體要求
所以貼標簽完全是為了避免貨物扣關或者退運導致的額外成本和時效延誤, 請各位賣家按照以下要求操作:
1、無論是到亞馬遜倉,海外倉,私人地址,都需要貼;
2、無論是走快遞,還是專線,都需要貼;
3、無論是產品還是外箱,都需要貼,建議客戶在打SKU產品條形碼時一起打上MADE IN CHINA。
貼“MADE IN CHINA”應對妙招
1、某寶上9.9包郵2700個MADE IN CHINA標簽,不妨直接定制。
2、準備一個印有MADE IN CHINA的章,直接蓋在貨物上。不過此法工作量有點大,只適合小批量貨物。
3、在打印SKU產品條形碼的時候,在條碼下面編輯一個MADE IN CHINA一起打印。
4、雖然美國要求有標簽,但標簽大小并沒有要求,為了不讓標簽顯得太扎眼,也是為了省錢省時,標簽可以盡量印小些。
再次我們提醒廣大賣家,在SKU條碼下方,打上MADE IN CHINA,一個小小的舉動,相當于給你的產品加上了一道護身符,即使海關查驗率提高,只要貨物沒有問題,也可以在美國海關查驗的標準時間內放行,無需為貨物安全擔憂。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