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即將到來的黑五,讓等待半年的賣家,磨拳擦掌,現在這個時間點,更像是電商戰場的前夜,所有的人,都在等待這個時間的到來
11月29日,即將到來的黑五,讓等待半年的賣家,磨拳擦掌,現在這個時間點,更像是電商戰場的前夜,所有的人,都在等待這個時間的到來,充滿希冀又帶有焦慮的氣氛,圍繞著這個生態中的每一個人,不難想像,你的朋友圈,接下來將會上演各種傳奇,有人高歌猛進,有人被迫離場,來來去去,流盡人生百態。
F2C大勢所趨?
最早的軌跡,大概從2018年開始,亞馬遜的招商團隊開始在各大制造企業云集的城市進行全球開店推廣,包括亞馬遜培訓,這在當時貿易型(或者叫買手型)賣家到達頂峰的時候,進行這種轉型動作,當時其實并不引人注目,但是釋放的信號卻非常明顯,那就是力推F2C的模式,包括后來歸納出的“亞馬遜產業帶招商”,其實早期應該來源于此。
力推F2C有多重因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互聯網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要去中間化,同樣的產品,如果工廠成本是10RMB, 賺20%毛利,就12塊供貨給亞馬遜賣家,如果另外一個平臺和亞馬遜競爭,同樣的產品品質,就比亞馬遜便宜,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對價格敏感的群體還是很多,就好像拼多多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一樣,那亞馬遜如何保證自己的平臺價格有競爭力,筑起自己的護城河,那就剩簡單粗暴的一條,在平臺已經足夠大的時候,可以篩選參賽選手了,去中間話,把中間這一層去掉,這幾乎是一種必然,但是為什么大家感覺不明顯,其實還是有很多現實的障礙。
現實的障礙
首先的障礙是,傳統的工廠,B端訂單量大穩定,還可以賺錢,對于電商,聽說很賺錢,但是不確定性太大,而且關鍵是沒人會,當然也有一些工廠,主動找培訓機構合作,也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但是也這畢竟只是少數。
所以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培訓,進行普及,但是這種普及,很多時候是大而全的,并不會觸及核心的運營經驗,如果說這些動作還沒有觸及到F端的靈魂的話,那特朗普的大棒,就讓F端瞬間清醒。
美國針對中國的全面加稅,幾輪下來,訂單銳減,所以F端的大量的入局的時間,是從特朗普加稅開始的,外貿B端冬季,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即使中美達成協議,但是無論從高層還是到山野村夫都知道,之前那樣的好日子是回不去了。
所以,一個事情,如果參與者自己有了強烈的意愿,你根本不需要去“忽悠”和打雞血,他們自己會行動起來。
政府從高層到基層,都在講跨境電商,講外貿新動能,為什么,你不鼓勵,工廠都干不下去了,而且鼓勵了,直接穿透了美國的交易層級,做成了,工廠利潤更高了,賺的外匯更多了,擺脫血汗工廠的角色,時髦點說,就是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發展,推動中國品牌出海,把自己的層次往上拉一層。
風口和人才流動
沒有什么比順風的時候更好,就好像小米雷軍說,當一個事情處在一個風口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那這波政策風已經吹起來了,為什么還沒有讓F端的廠家飛起來呢?
除開政策,除開意愿,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缺乏運營的人才,其實這種情況,就和10幾年前工廠取代外貿公司,最終自己直接出口,面對客戶一樣,它需要一個人才的流動的過程,早期的工廠,只能通過外貿公司接單,不懂語言,不懂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但是隨著外貿公司人才的流失,原來的壁壘逐步打破,包括信息的穿透,隨著互聯網的到來,進一步加劇,所以貿易公司的紅利消失,工廠登上新的舞臺。
工廠大規模獨立登上外貿舞臺不到15年,相似的場景再次上演,這次如何實現跨境電商人才的流動呢,這不是從龍崗流動到福田或者從上海的黃埔流動到楊浦,是需要從目前的信息中心流動到制造中心,比如從深圳流動到中山,珠海甚至佛山,這是工廠的現實困境,依靠工廠在深圳或者上海找人,設立電商部,這只是杯水車薪。
這個時候,制造業城市的政府出動了,外貿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況且中央都在提外貿新動能,看來看去,也只能是跨境電商了,所以給出優厚的條件,涵蓋稅收,土地、人才公寓,免費辦公場所來吸引跨境賣家頭部企業來設立企業運營中心,就好像大賣現在都往中山、佛山這些地方成立運營中心一樣,對于深圳的成本,其實很難可持續,二線城市的人、成本都會低很多,更何況政府大力扶持,加上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的快速融合何便利的城際交通,這一輪融合,將會更大范圍的加速整個進程。
有朋友說,給地,給政策這些,地方政府不是很吃虧么?
其實這里給地方政府點個贊,他們從來都是放長線吊大魚,他們主動設計的生意模式,幾乎不會虧本。具體可以參閱東莞引進華為。
最重要的是公司引進來之后,其實帶動的是當地的電商人才市場的發展,這對于推動當地的工廠轉型,至關重要,這種影響,可能會影響未來20年一個城市的發展命脈。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當年的油田城市,盛極一時,但是隨著的資源的枯竭,瞬間荒廢。
工廠從做外貿,到獨立登上舞臺,用了整整20年,工廠從B的外貿訂單到獨立登上電商的舞臺并形成規模,按照現在的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就是未來三五年的事情。
賣家的歸宿
得益于流量的紅利,早期的賣家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抓到了最初的那個臺風的風口,所以那時候的風,吹起來今天跨境電商圈幾十億,上百億的賣家,所以在跨境電商圈,你看今年100人,明年可能就300人,后年就600人了,這種企業的增速,光從人數上來說,傳統的商貿服務企業,要達到這種規模,可能10年都不一定能夠達到,這也說明這個行業處在急速發展。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現在有些大賣深陷債務危機,其實這也是因為,風口的風小了,已經托不起它的重量了,搞不好就要摔死。
在紅利期,急劇擴張,內部管控,企業的組織體系,都有他固有的規律,那種邊打邊完善的思路,在幾十個人的時候可以,但是到了幾百人,上千人的時候,如果沒有底層的架構,地基不勞,大廈傾覆也是大概率時間。
一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是賬號?
是產品?
是運營?
是流量?
賬號是電商平臺上開的,今天還可以賣10萬美金一天,可能明天就違規掛掉了。
產品是從工廠采購的。
運營,可以算關鍵因素之一,但是不是絕對的核心要素
流量,有的賣家可能會說,我在亞馬遜某品類排第一。首先能做到第一,確實很厲害,但是如果一個公司說,流量是他的核心競爭力,那其實就是告訴你,他沒有競爭力,流量的分發由之前的集中到現在的分布分散式的特點,獲取流量的成本也越高。
所以回答上面的幾個問題之后,基本上就會很清晰的看到電商未來發展的趨勢。
那些買家型賣家就沒市場了么?那你也TOO YONG TOO NAIVE了,工廠懂產品,對C端的需求沒那么了解,而這恰恰是現在買手型賣家擅長的部分。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未來的貿易型賣家和工廠的關系,更多的是深度的融合。
最后預祝各位感恩節快樂,也預祝明天大賣,周一大賣。。。。。。。。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