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境紅利見頂跨境電商2018年遭遇了近些年廣大的困境,競爭劇烈,增加乏力,利潤越來越薄。別看各類行業峰會熙熙攘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的市場環境,對小賣越來越不友愛。鋪貨...
1、跨境紅利見頂
跨境電商2018年遭遇了近些年廣大的困境,競爭劇烈,增加乏力,利潤越來越薄。別看各類行業峰會熙熙攘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現在的市場環境,對小賣越來越不友愛。鋪貨出不了幾單,精品的門檻又相對較高,刷個幾單猶如泥牛入海,起不到任何作用。當然,大賣的日子也不好過,增加乏力,凈利率越來越薄,優點品類被專注細分范疇的垂直賣家不斷蠶食,本質上大賣已經不是在賺賣貨的錢,而是物流折扣、廣告折扣、低價拿貨的錢;即便如此,大賣的凈利率程度已經低于5%,若存貨周轉不足2次,“西域都護府”的建議是生意別做了,去銀行買理財產品。
憶往昔崢嶸歲月,2016年和2017年,是跨境出口電商的資本大年,億元融資不斷,跨境大賣紛紜登陸新三板秀肌肉,資本熱忱高漲。叫價十億以上的跨境電商項目不在少數,一些高知看到這幫草莽掙了大錢,集體涌入這個充斥農耕氣味的行當,什么哈佛、斯坦福、加大伯克利,“西域都護府”都有幸接觸過。
變更來得如此之快,跨境出口電商從人見人愛的小甜甜,到人見人嫌的牛夫人,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西域都護府”當然不會否定,跨境電商在部分品類和區域還存在構造性機遇,比如工業品、MRO等,但已經不足以支持跨境出口電商這個萬噸巨輪持續全速航行。
2、供應端多余
跨境電商為什么會遭受今天的困境?其實是必定。
這要從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說起,中國跨境出口電商過去五六年的超高速發展,得益于中國的制作業紅利。由于離供給鏈足夠近,產業鏈條縮短,商業成本下降,把中間出口商、進口商、分銷商的利潤釋放給消費者,中國賣家如履平地,把海外的本地賣家和華人賣家,給徹底打殘了。從供需分析的角度,這是一個供應側構造調整的流程,由海外的本地賣家和華人賣家,替代為中國賣家。中國賣家并沒有創造要求。
中國賣家,這些年就干了一件事,跳過中間商,把中國的貨倒往歐美,“倒爺“簡單而又粗魯,快如閃電,在資本的幫助下,快速強大。幾十萬SKU,多店鋪多平臺多區域運營,短短幾年,行業內涌現了一群超級大賣。僅統計“西域都護府”知道的,業內營收接近或超過20億收入的大賣,應當有30多家。
中國的供給鏈紅利,既是跨境出口電商的生存基礎,也是極限所在,就像空中的風箏,再怎么飛翔,飛翔高度都受限于線的長度。作為供應端的中國跨境出口電商,從過去5年超過40%的年化復合增速,到2018年已經放緩至18%左右,很快和要求端的歐美電商整體增速交叉(歐美市場占中國賣家的八九成,近似代表全部要求端)。
為什么這個供應側構造調整和本地賣家替代不能連續下去?簡單說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部分品類的供給鏈不在中國,或者有其他成本更低的 替代;第二,對于高頻次消費的品類,跨境電商的供給鏈效力和商業成本,遠遠不如歐美本地的連鎖商超。說幾個簡單數字,Costco的毛利率在10-13%,阿爾迪的毛利率是15-19%,沃爾瑪高一點,也不超過25%……毛利率背后的本相是什么?是供給鏈效力和商業成本。
3、新興市場是麻醉劑,不是救命藥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部行業的的前途在哪呢?新興市場不斷被提及,但“西域都護府”以為,新興市場只是傳統鋪貨賣家的麻醉劑,不是救命藥。
第一,歐美擁有貨幣定價權,能向全球征收鑄幣稅。全球的世界儲備貨幣以美元和歐元為主,美元和歐元作為標尺,在給世界其他貨幣定價。貨幣定價權帶來一個廣大福利,就是鑄幣稅,歐美可以在沒錢時印貨幣來刺激消費,貨幣超發的通脹卻由全球來消化,而新興 貨幣超發只會帶來通脹和匯率大幅下跌。
第二,要求在在歐美中日。首先,歐美中日的GDP占了全球GDP總量的75%,很不幸,對于GDP增量的貢獻甚至超過75%。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全部世界的要求在歐美中日,增量的要求也在歐美中日。廢棄八成的大市場,去專注兩成的新興市場,不符合商業邏輯。
第三,新興市場窮。新興市場窮的時候,必須品的消費支出占比會很高,什么叫必須品?衣食住行里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說食品、租房、水電、廚具等,通常來說,生計必須品在商超、夫妻店這種零售形態下效力更高,電商的空間有限。
第四,新興市場會迅速成為紅海。新興市場當然可以掘金,但窗口期有多長呢?中國賣家讓歐美電商成為紅海,大概花了五六年時間,對于當前已成建制的中國賣家軍團,新興市場成為紅海,一兩年足矣。
那么,跨境電商的路在何方?
往品牌化方向轉型
先拋觀點:平臺業務的零售效力很大水平上由平臺規則決議。零售效力不可控與零售約定位的內在沖突,決議了跨境電商玩家的天花板,所以品牌戰略越快確立越好。
零售效力由供給鏈效力、管理效力、運營效力三部分構成。其中供給鏈效力很大水平上由采購量決議;運營效力除了與準則化水平和管理程度相關,很大水平上取決于對平臺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算法的懂得;管理效力小賣必定高于大賣。正因為如此,大賣相對小賣并沒有 優點,業內某些專注垂直類目標小賣,在聚焦類目比大賣做得要好很多,因為管理效力小賣必定更高,運營效力小賣不必定比大賣低(取決于平臺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算法的懂得),供給鏈效力取決于采購量(大賣在單一供給商采購量并無優點)。
從財務模型的角度,對于平臺業務,只要競爭對手的運營效力稍微高一點,辛艱難苦樹立的優點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打穿,沒有一個公司能永遠精準把握平臺規則,吃透平臺規則,說白了平臺業務的命運不由自己掌控。
既然運營不可能永遠精準把握,怎么掌握自己的命運?往品牌化轉型。
品牌是什么?
從業務角度,品牌是一個消除競爭對手,堅持分別性的一個手段。從財務角度,品牌是一種資產,品牌是能帶來超額利潤或額外現金流量的資產,是攤薄出售費用和運營成本的一個手段。比如,有了品牌的加持,一件商品多賣了5塊錢,獲得超額收益,多賣了3件,獲得額外現金流量,同時攤薄了出售費用和運營成本。從電商運營角度,品牌是進一步曝光和轉化率的手段,道理很簡單,客戶有認知的產品在相同曝光的情形下,轉化率必定更高,更高的轉化率意味著在搜索引擎排序中更靠前,從而獲得更多流量。
品牌不等于刷單,品牌不等于帶貨,品牌不等于曝光。品牌是產品的關鍵身份認證,是企業對消費者關鍵的觸點,是用戶認知。
互聯網時期的品牌如何做?
第一步,以用戶運營為中心,獲取核心種子用戶。互聯網時期的社群化和圈層化,為企業定位客戶和用戶運營提供了天然條件。在豆瓣,“不吃辣椒會死會腦殘會半身不遂”,這樣一個奇葩的小組居然有5506個成員。
第二步,驅動核心種子用戶,讓用戶幫助品牌做流傳。更典范的案例莫過于2011年至2014年的小米。
第三步,用簡單粗魯的策略去砸用戶。通過統一、簡單、多維度、多渠道、大范圍的品牌宣導,數據化指點營銷和運營,加上創意策劃,迅速占據用戶心智。
第四步,品牌升華。認知之后就是升華,不僅僅要告知用戶你是誰,還要告知用戶你的價值觀,你有何不同,比如“justdoit”的耐克,“激動人心,價錢厚道”的小米。
圈層化帶來了精準營銷,但同時圈層化帶來的結果是信息更加對稱,想用一個普通產品去忽悠用戶的難度增大,因此,加強產品力成為品牌化轉型的第一步。
對于中國賣家來說,基本沒有自主可控的產品力,當務之急是如何樹立自主可控的產品力。大概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自己組建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另一條路是和有產品力的公司合作,核心在于解決合作穩固性和連續性、利益一致性、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均衡等問題。小米在國內通過生態鏈投資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樹立自己的零售渠道品牌
在傳統的分工系統中,歐美零售商在本地樹立了壯大的零售品牌,以高效的零售效力和深刻人心的品牌形象,占領了價值鏈的頂層。這也是為什么歐美的大賣場自有品牌業務占比高的原因,大賣場的自有品牌相當于去品牌化(用戶對于產品品牌無認知,真正占領用戶心智的是沃爾瑪、阿爾迪、Costco、無印良品等零售品牌),把品牌溢價讓利給消費者。
為什么要樹立自己的零售品牌?
第一,樹立自己的零售品牌是進一步零售效力的基本。像亞馬遜這樣的生態系統,零售效力很大水平上由亞馬遜的規則決議,并不是由賣家決議,這個規則不可控且易變。舉個例子,假如平臺有意不讓單一品牌做得過大,就會限流;假如平臺有意往內容化轉型,就會給附有短視頻、測評文、種草軟文的Listing更多流量。
第二,樹立自己的零售品牌有助于進一步對供給鏈的控制力。對供給鏈的控制力,一方面來自于采購量,另一方面與供給商的實力相關,有了忠實的用戶,有了信賴,有了高復購,自然可以跳過品牌商,直接跟工廠合作,控制工廠顯著比控制品牌商更容易。
樹立零售品牌的基本是零售效力,沒有優于競爭對手的零售效力,就不可能有零售品牌。亞馬遜、eBay和Wish做不好的處所,就是跨境出口電商的機遇所在。
對于萬億級的跨境出口電商,未來仍然一片光亮。歷史性機會就擺在面前,中國企業可以跳過強勢的海外零售渠道,直接對消費者發生影響,告知消費者你的產品有何不同,你的價值觀,讓品牌和信賴真正沉淀為資產。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歷史不會淘汰跨境出口電商這個行業,只會淘汰這個行業內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新權勢的參加將會彌補它們留下的空白。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