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匯損大坑?
收匯是跨境貿易中最癥結的環節,由于匯兌發生的匯損也是外貿人最關懷的敏感話題之一。小編之前就屢次被問到關于匯損的問題,因匯損導致訂單虧損的悲劇也不是個案了!
匯損是如何“蠶食”外貿人利潤的呢?
案例一:匯率波動
外貿公司A有一筆2萬美金的訂單,采取30%T/70%T方法收貨款。國外買家先付了30%定金,匯率是6.85。在貨物快到港時,買家再付剩下的70%,此時和支付定金的日期相隔了70天,匯率已經變為6.72。此訂單,因人民幣升值,A公司至少喪失1820元。
案例二:強迫結匯
Z是亞馬遜美國站賣家,應用某三方跨境支付機構X收取亞馬遜平臺貨款。2019年初,受中美貿易戰“休戰”利好,人民幣匯率從6.86一路升值到6.7。看著不斷飆升的匯率,Z想要將外匯留在自己在支付機構的賬號中,等匯率回到6.8以上再結匯。然而,支付機構規定入賬資金必需在48小時內轉換成人民幣, Z只能無奈接收以“喪失”利潤的代價提現。
案例三:隱蔽費用
外貿公司C在某收款平臺發起一筆美金結匯,發起結匯時查詢了實時匯率是6.87,可是結匯到賬后,核算下來實際匯結匯匯率是6.76,相差了0.11個點!由于匯率是實時變動的,實際結匯的時光無法掌控,許多平臺就應用這個時光差,玩起隱蔽費用的貓膩賺取匯差。
解讀“匯損背后的機密”
1.? 針對匯率波動,市面上有一些遠期鎖匯的解決計劃。然而,在鎖定匯率的同時,資金的流動性也同時被鎖定了。其實,反抗匯率波動的更佳計劃是將外匯停留在海外,同時優化資金配置,雞蛋要離開放能力疏散風險。
2.? 強迫結匯是牌照限制導致的。支付機構通常所持的牌照為MSO,MSB, API等境外支付牌照,資金是無法停留在賬戶中的,一旦入賬必需在規定時光內結匯到境內賬戶,會發生2%-4%的匯損。
3.? 實時結匯只是空中樓閣。你發起結匯的時光和實際交易的時光必定會有時光差,平臺給到的利率也只是參考利率。外貿人還是要在結匯到賬后核算實際結匯匯率,避免掉進隱蔽費用的大坑。
如何避開匯損這個大坑?
1.選擇銀行賬號而非支付機構賬號。
選擇持有歐盟央行數字銀行牌照,能夠開設全功效、多幣種的銀行I類戶的境外銀行賬戶開設助手最靠譜。和傳統離岸銀行賬號一樣,賬戶中的資金可以合法合規的任意停留調撥,用戶可選擇適合的機會自主結匯。
2.選擇原幣種入賬,繞開強迫結匯。
原幣種入賬避免了貨幣轉換時產生約2%-4%的匯損,在匯率波動激烈時匯損幅度可能更大。所以要選擇支撐用戶將原幣種提現到國內賬戶,且無需進出口權,反抗匯率波動的神器!
3.堅持匯率敏感,多比擬尋價。
選擇采取路由結匯制的銀行。用戶通過網銀體系發起結匯后,能夠通過尋匯機制向境內銀行及持牌機構發起詢價,主動選擇更優匯率為用戶結匯的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